“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七歲的時候我太爺爺給了我兩百塊錢,讓把這句詩背下來,永遠都不要忘。
千禧年,這句詩讓一個小學生熱血沸騰。
一晃二十載,我不記得當年的百元大鈔是什么版面,甚至連太爺爺的樣子都記不清,學堂里背誦無數遍的課文,只依稀記得老舍、魯迅、戴望舒。。。僅幾個名字而已。
唯獨這句到現在都沒忘,還特別愛看書。
創業就是這樣,這顆種子也許在我們年幼時就已經埋下:聽到老爸不經意間跟你講比爾.蓋茨的時候,你立志有一天名字要出現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也許,工作后加班加到公車都停運,由于年輕閱歷少,你的努力老板不認可同事瞧不上,凌晨三點你狠狠地問自己,為什么已經那么努力了卻還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許你腦子產生了無數個創業點子,又或者你腦子里一團漿糊整天追劇打游戲,無論如何,你都沒有行動起來,被生活按倒在地動彈不得。
你沒有特別想成功的念頭,更沒有一個可以執行的方案,因為現在的生活還將就還馬馬虎虎。
某天你在朋友圈里看到了某位十分木訥的朋友創業成功的消息時,你再也坐不住了!
創業的驚濤在你胸口拍打,無心上班,你把3月轉正、一年加薪、3年提干的選項統統從職業規劃上刪掉,拿出了一個全新本子鄭重其事的寫上:創業方案。
上面的第一條就是,要把傻X老板的公司買下,再把所有傻X同事都辭退。
你開始每天瘋狂地瀏覽各種創業網站,包里桌上放滿了馬云、李嘉誠創業史。
又是一個凌晨三點,你小心翼翼給那個木訥的朋友發了一條微信:
老同學這么晚了不知道有沒有打擾到你,我經過全面的思考決定跟你干了!你是個靠譜的人,我比較小白,一定要好好帶我哈,300元代理費馬上就轉給你!
這故事的結尾狗不狗血???
生活就是這么狗血......
想創業,得先知道到底什么是創業。
創業的過程可以說成是以下幾步:
創造業務→事業→家業→基業。
所以不論怎么說都要先創造業務。
不論什么業務其核心都是交易,交易的核心就是供應和需求。
所以每個業務的真正內核是解決供應和需求。
有人講出解決方案,有人講滿足需求,但這兩種說法都片面,全面的應該是結合起來,根據需求出解決方案,把方案做成產品,然后解決需求。
在這其中,時代是天時。
什么時代有什么天時,比如現在大家都說我們是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
互聯網也好,實體店也好,挑著擔子走街串巷也罷這些是地利。
親戚朋友同學同事……這些是人和。
那么創業真實的定義就是,在結合當下天時、地利、人和的大背景下:
找到需求→出臺解決方案→把方案做成產品→最終解決需求。
線性非常容易理解,保持不變或者穩定上升就是線性。巴菲特百分之99的財富都是40歲以后積累的,這體現了財富的非線性,也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特征。
我們終其一生積累的財富跟每個月領多少薪水關系不大,跟下面兩個變量關系很大。
第一點是重大投資,很多人的房產決定了他的經濟水平,房價高則經濟水平高,房價大漲則經濟水平大漲。
第二點是通貨膨脹,現在年入百萬會所嫩模,你再過二十年甚至十年看看年入百萬是什么水平,不信你問問曾經年入過萬的父輩?
對于個體而言,這兩種變量只有重大投資是自身可控的,當單一的薪水不能成為投資的一部分,財富就會保持不變或可預見的穩定上升。
而互聯網的增長空間是非線性的,借用張君老師經常提到的一個例子。
新華書店和亞馬遜從行業上看都是賣書的,但在市值上為啥亞馬遜遠大于新華書店?
亞馬遜是互聯網模式,可以在網站上架幾億本書,無論刮風下雨都有用戶源源不斷下訂單。
而一家傳統模式的新華書店,即使生意不錯,也最多裝下20萬本書。
現在有很多寶媽、大學生、中老年人,說找不到工作,沒有能力什么都不懂,所以在當地開個實體店。
反正不管什么樣的原因他想創業,那么為什么要優先選擇那些線下實體店?
先有線上,先低成本和無成本創業,測試積累經驗之后,才能動線下實體的念頭,而現在很多人都反了。
如果你現在沒錢想創業,我的建議是選擇互聯網創業,至少你有機會用2年時間獲得在傳統公司上班10年的薪資和經驗水平。
退一步講,即使是上班也要選擇在非線性發展下的互聯網公司。
互聯網的難點在從0到1,爆發點在1到100。如果0到1用5年時間,那么1到100僅5個月足以。
回想起剛上班的時候,年終獎發了500塊,當晚喝的爛醉,20歲的我想不明白,當我為了一點錢在苦苦掙扎時,為什么有人可以年入百萬。
那個小年輕當時不知道什么叫非線性,他聽到的看到的經歷的全部是互聯網時代,他只知道這幫搞互聯網的人真TM有錢。
他沒有抱怨,第二天酒醒緊緊的和互聯網抱在一起,他要搞清楚帕累托的二八定律、安迪·格魯夫的十倍速、羅伯特·莫頓的馬太效應...他要搞清楚文案本能、增長黑客、VC、BP...
當你恨非線性忽視互聯網,對你來說終究是邁不過去的坎兒,你的錢最后會為別人的智慧買單。
創業沒有錢選擇互聯網創業,以小博大,不要去跟概率抗衡。
創業分為四個基本階段:
1.生存階段
2.公司化階段
3.集團化階段
4.集團總部階段
如果你對創業的基本階段感興趣請百度創業這個詞條,以下部分主要談一談天哥對創業生存階段的看法。
生存階段講的是以產品和技術來占領市場,只要有想法會銷售就可以。
你發現沒有現在電商、自媒體、短視頻等等,在摸索期都能夠很好解決生存階段的問題,這也是互聯網創業現在這么火爆的因素之一。
創業這個過程當中第一件事情是吃飯,當你急于生存的錢沒有解決的時候請不要創業。
我有個關于裸辭創業的回答在知乎上了熱門,很多讀者留言說非常羨慕我的經歷也想裸辭創業。
對我而言,人生只有兩個階段可以瀟灑裸辭:
第一、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第二、自己擁有一切的時候。
創業的周期要給自己200天,創業很長時間內是不能夠賺錢的,打工可以賺錢,一個月就給你錢。
小時工,幾個小時就給你錢,但是創業有可能是什么?
是100天,200天,300天...
十年前,我們要做創業,要從頭注冊一個商標、研發、生產、原料、庫存、建立營銷團隊、招商、賣貨 、廣告、推廣,然后最后才能夠賣的出去,賣的過程中還要找渠道,實體店,還有線上,是這么個過程。
前十個全是成本,最后賣又賣不出去,宣布創業失敗,往后的日子負債。
如果你現在沒錢吃飯請老老實實上班,先兼職完成探索的閉環,賺到第一塊錢,兼職完不成賺一塊錢的目標,全職也很難。
沒有錢創業的前期不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很多時候你其實不需要一個網站、APP、小程序,微信里裝上500個信任你的人,賣東西賣服務給他們就能養活你甚至一家人。
馬爸爸說:你連跪都跪不動的時候,就是快到1的時候。
先活著,不要讓雞零狗碎的小事兒消耗完你的創業氣息,留點力氣跪著吧。
我搞互聯網行業5年,盡管沒有發家致富,倒是體驗過幾把互聯網的非線性。
也有人做了十年互聯網,交了九年學費,還有一年在頹廢。
為啥?
因為他狀態不行。
正在看文章的你可能還沒有任何感覺,過了春節你會發現身邊“狀態不行”的人會越來越多,而且都是社會里的中下層。
他們的情況普遍是,大環境不好那我就得過且過吧。
活該窮,活該一輩子窮,只是他們還沒意識到大環境不好跟個人沒有任何卵關系。
再不好的環境,都有人在悶聲發財,這僅僅取決于你愿不愿踏出那一步而已。
我經常說圈子很重要,假如你的圈子很垃圾,就注定你身邊都是垃圾人。
這幫人不僅幫不了你,還會像吸血鬼一樣把你的精力和時間吸得干干凈凈。
高人為伍登頂峰,和拼搏、思考、上道的人走在一起,再不濟會給你一些鼓勵建議,而不是拉你去酗酒、嫖娼、賭博。
你我皆凡人,不是說娛樂不好,只是不要讓這些東西太占據你的人生。
你若想找到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狀態,在清閑的時候多讀書多運動,是我不成熟的小建議。
每個人生命中最好的創業機會,幾乎都出現在那些你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候。
真正把財富積累起來的人 ,考慮的問題的過程其實是這樣 ,這件事我非常想做成,并讓自己的狀態好起來,最后全力以赴的去執行。
其實很多窮人也不是甘心于一輩子領薪水的啊,他們只是在等機會,他們永遠在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