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小程序還是APP,都離不開一個基礎的指標,即用戶注冊基量。所以運營人員在后續工作中都要圍繞著用戶留存與轉化方面進行。基于此,下面分享新用戶引流及轉化的一些經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當下互聯網可以宣傳的渠道有很多,但大部分的渠道轉化都不是很理想,而作為一名運營人員就是要從各個渠道中篩選出匹配自己用戶屬性的平臺再進行深度開發;
下面是整理出一些還算是不錯的渠道供大家參考:
視頻自媒體平臺:抖音號、快手號、愛奇藝、小紅書、美拍、騰訊視頻、嗶哩嗶哩等;
SNS社區類平臺:貼吧、知乎、貓撲、天涯、豆瓣等;
資訊類平臺:百家號、頭條號、大魚號、網易號、搜狐號等。
這些都是屬于免費的發布平臺,大部分公司的線上運營在做運營方案時,很少會有預算支持,大部分時候還是讓運營人員先做免費拓展,所以我們就針對免費渠道如何做,進行分析。
在上述所列舉的類別中,每一類我選擇了四個渠道來深耕細作,每個平臺開通新賬戶都會有一段紅利期,也就是平臺會大力度推送你發布的文章信息,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要做好這個渠道的運營規劃。
我們要把每個平臺現階段可以認證以及關聯的東西全部做好,同時詳細閱讀每個平臺的發布規則,從零做起盡量避免違反平臺規范的內容,這樣有利于賬戶升級權重和其他功能的開通。
發布前三條視頻,盡量選擇你所儲備的視頻庫中最吸引人的內容,也是你比較想要宣傳的內容,對于視頻要求盡量用專業相機拍攝,同時視頻后期做好引導,但視頻內不要帶LOGO和宣傳性文字,時長盡量控制在3分鐘以內;再發布時視頻標題、關聯熱點、地址或其他需要填寫或關聯的東西都盡量詳細填寫。
視頻標題可以按照“公司簡稱少年強+視頻以孩子親子作為主題+內容以素質培養為導向”三個方面結合編輯,視頻簡介內容用簡短的文字概括本條視頻的主要含義即可,內容不要長篇大論和脫離視頻主題。
選擇視頻封面時,盡量選擇有代表性或具備吸引力圖片,同時嚴格按照平臺規定的尺寸及像素制作上傳,不要隨便截張圖草草了事,視頻平臺內容吸引點擊的第一步就是視頻首幀畫面以及視頻標題,在深耕時一定要精益求精,仔細認真。
視頻發布后一定要自己先進行評論引導,這時候用同事或其他人的手機找到發布的視頻先拋出幾個討論話題,這個話題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為什么說可以是負面的呢,我們要搞清楚一件事視頻類的宣傳推廣。
雖然最終目的要的是引流、轉化,但這都是后續動作,第一步就是要先把這條視頻炒熱,先要引發眾多關注評論形成熱度增加你的關注數、粉絲數,千萬不要以為用這一條視頻就能給你帶來什么,前期的拓展目標首先要放在你的關注數量上,等以后關注基數大了之后在改變你的內容選擇方向,這時候才是引導和轉化的好時機。
本人開通是知乎號,這是我在做完渠道分析對比后,轉化率同比最高的,所以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這上面,那么我們就來簡單的說說知乎運營;首先開通知乎賬號與我上述所講的視頻類平臺操作一致,把該完善的、該認證的、該修改的全部做好,前期不要嫌麻煩,一次性搞定后可能永遠都不會在修改和關注。
知乎號內容選擇方面,不管你從事什么行業都要選擇與你行業相關的內容,而且必須是原創文章、視頻,前十條內容必須要原創,這對于你前期提升賬戶權重和平臺熱推是非常有幫助的。
同時發布的內容盡量多類型發布,也就是圖文、視頻、話題,另外發布時選擇的文章類別也要多角度選擇,但一定要具備關聯性和相似性。
圖文標題是吸引讀者的第一步,根據你的主要目標群體,充分調研該部分群體關心的事來設計,一定要標題與內容匹配,不要虛假宣傳。
在內容設計方面任何一篇文章內容的編輯和設計,都是編寫人發自內心的表現和理解,首先這個人要熟悉閱讀,只有了解閱讀的人才會明白怎么讓讀者看起來舒服,看起來認真。
其次文章內的圖片應用要了解閱讀者的節奏,本來大家看著很流暢,結果在不該插圖的地方插圖,一下就打亂了閱讀節奏,再看下面內容就不會認真了。
另外內容內的圖片元素表達也要與上一段落文字意思相匹配,插圖的含義不是讓整體文章看著有層次感,而是讓讀者在閱讀完文字部分后,通過圖片的表達更加深度的加深讀者印象,所以發布一篇文章不是隨隨便便就發布的,真正想要做好這個渠道的運營,讓更多人的關注瀏覽。
除了具備文字功底外,還要有閱讀者的精神,再付出巨大的時間和精力才會有好的作品;同時在日常運營中要堅持每天發布,內容條數可以是1條、2條不等,每天發布系統會自動提升你的曝光率。
平臺內容的選擇可能主要是行業信息、行業熱點等內容,但我在運營時可能更多是選擇一些熱點話題文章,前期行業類的文章可以發但很難形成熱推,除非是原創類或首發資訊。
我日常發布的文章主要以宣傳信息為主,不管是視頻還是圖文內容都是以敘事類為主,這類內容有很好的代入感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平臺很容易出現熱推。
整體內容是以敘事的方式來編寫宣傳的內容最終來形成觀點討論,我本人是做幼兒學前素質教育的,所以在孩子這個話題上會很容易和家長形成共鳴,因為文章的核心會產生共性。
剩下的無非就是堅持發布、多參加渠道內的活動、保持每日賬戶活躍以及最終的內容引導,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內心才能運營好。
在上文中我們簡單梳理了關于線上免費運營渠道以及運營技巧,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平臺內容、用戶引流、轉化方面的知識。
做過線上運營的小伙伴們都知道,一個簡單的運營閉環:
第三方渠道+沉淀用戶(引流)→+社群+活動(轉化活躍)→平臺(存留)→ 收益(變現)
運營小伙伴在工作時,如果你碰到的平臺是新開發、先上線的,那才是你苦逼的開始,第一個階段就是什么用戶畫像分析、業務模式分析、消費變現分析等的數據統計分析。
在有了基礎數據支持后第二個階段就是開始編輯策劃線上運營方案、線上活動等方案的撰寫,同時開始無休止的會議討論,在花費了大量時間落實后,初步形成清晰的運營思路和工作方向。
最后第三階段就是落實第三方渠道并做渠道運營規劃,同時會同步平臺活動的策劃及開展,一般來說每家公司都會有現成的用戶數據等待你進行重新激活和活躍。
那么,我們要怎么做呢?
在做完所有基礎數據分析后,我們根據上述閉環進行用戶篩選、轉化、分級,篩選的目的在于找出匹配你公司業務模式、業務需求以及潛在可消費用戶,一般篩選方式大部分采用的是電話聯系+微信好友的方式。
為什么一定要加好友而不建議直接引導至平臺呢,首先做過運營的小伙伴都清楚,運營的核心是活躍用戶而想要活躍用戶必須要主動型用戶,主動型用戶就是我們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人,所以平臺注冊的數據看上去只是數據而已,而微信用戶是可直接聯系的用戶,比如你發個圈對方能看見,用戶具備宣傳屬性。
下一步就是要進行轉化,轉化目的是為了讓這批用戶轉化到更加方便做宣傳和更加容易變現的渠道上面,比如微信社群;社群渠道主要是活躍和宣傳,發一條“社群公告”又要比發一條“朋友圈”、一條“公眾號”文章要來的更直接和更方便,而且社群轉化還更容易形成討論,無形中又活躍了你的沉淀用戶。
最后要做的就是通過微社群再轉化到線上平臺,轉化平臺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用戶充值和用戶消費,那么這時候就要看平臺功能和內容了。
為什么要做用戶分級這里面有兩個目的,通過分級化處理能夠更快速的幫助到運營伙伴工作,明確每天時間管理來分配時間、精力;其次是更加精細化服務,通過分級服務找準用戶定位、提升服務質量和拓展意向客戶。
平臺內容決定用戶存留和點擊瀏覽,內容豐富與否決定了平臺整體活躍數據,而每一家公司都有一個“上市”夢,上市前“融資”階段考驗的就是用戶量,而投資者又看重用戶活躍,所以如果你的公司給你畫大餅說有上市計劃,那你聽我的準沒錯。
其實現在大多數平臺內容展示的都是與公司相關的信息或者是業務相關內容,從用戶角度看,這類內容是最沒有吸引力的,也不是客戶想要看的,那么客戶想看什么呢?
我們來個角色互換,把自己變成真正的客戶,你就是對這個產品或這個服務有需求,在不帶有任何主觀意念下,帶著懷疑、挑毛病的想法,帶著強烈的想要解決自己需求的目的來看平臺整體內容。
如果平臺讓你哪方面看著不舒服、看完后感覺對你沒有幫助、最后想想也沒有解決你的需求的話,在這個時候進行反推,你就知道平臺缺什么、該怎么設計、上傳什么樣的內容了,同時要僅記你的主觀意識僅代表你的個人觀點,同時你的觀點要與部分大眾觀點相似,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個人建議:平臺內容不管是介紹產品還是介紹服務,小篇幅內容展示即可;其他內容可以多傾向于客戶真實體驗,不管是圖文類體驗反饋還是視頻類現場采訪都可以。
平臺功能決定用戶活躍和充值消費,充值消費需要多個設點,不要一個平臺會員包打全場或直接年費買斷沒有后續增值,基于用戶剛需多從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上挖掘,平臺至少要有3個以上消費項目才基本滿足消費需求。
比如線上課程、線上商城、會員套餐、產品包、定制開發等等,如果是軟件類產品可以把功能進行拆分收費,避免一次性買斷,做好長期消費規劃。
設置平臺貨幣體制,充值金額轉化成平臺貨幣,貨幣系統要關聯其他增長點,比如日常簽到、消費返點、評價返利、轉介紹返利、購買返利、信息完善、充值膨脹金、活動返利等等,這些功能都需要平臺開發,而目的就是為了調動用戶積極性,積極參加平臺推出的各項政策、活動,增加轉化率。
功能開發要結合自身業務資源覆蓋的各個渠道,不管是B端還是C端只要能夠用到的或者是能夠增加用戶認可度的都要規劃在內, 其他功能大家可以多參考參考行業競品平臺,在這里就不作詳細闡述了。
其實線上引流,初期階段就是先激活公司已有的沉淀用戶,通過篩選分析出哪些可以轉化、哪些可以跟進、哪些直接不匹配等分類,并以微社群形式進行日常維護。
然后通過老用戶轉介紹、線上分銷、線上活動等形式進行社群裂變,這時候一定要引流到社群,其他渠道很容易造成流失。
引流時要配合線下同步轉化,線下渠道拓展要關聯平臺或社群,一方面可以節省客戶二次拓展成本,其次是線下客戶維護不便,通過線上維護可以更好的解決客戶需求并實現收益。
大部分線上引流方式是以活動作為抓手,用戶可以通過活動來滿足自身需求或獲得利益,形成初級的運營閉環,個人建議如果在產品或服務上達不到徹底解決用戶需求的,可以先通過利益交換捆綁來實現與用戶的初次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