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發現了百度排名效果變得越來越差,取而代之的是百度系的產品,這正是平臺暴力截流的一種手段。
企業不能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要多渠道來運營。當下移動互聯網都已進入碎片化時代,流量也被瓜分到各大頭部平臺,誰能占領用戶的碎片化時間,誰就能贏得客戶,贏得市場,誰就能獲得最終的成功。對于還能做什么,下面有幾點分享,希望對各位有用:
一是受PPT事件、魏則西事件、抄襲事件等影響,又繼今年3.15后,360被點名整改,做為老大哥的百度意識到需要自己來控制客戶廣告非法安全風險。
二是全面推廣百度自己的“愛采購”項目,因為愛采購是百度旗下的類似B2B平臺。
三是基于百度移動端,用基木魚、愛番番兩者結合實現數據閉環。
四是推廣百家號,說是幫企業在移動端上自媒體做布局,其實就是搶自媒體流量。
不管是企業網站還是基木魚(移動端落地頁),企業的核心是精準獲客。
2022年傳統企業線上獲客重心還是搜索引擎;
精準咨詢量的關鍵在于前期定位和數據分析;
線上標準化運營能助力銷售成交和品牌傳播。
移動端上百度占有率還是在80%以上,有實力的企業建議還是要投放。
那多數企業老板又問啦!現在除了做百度還能做什么?
對SEO來講也許是一個“春天”,如果企業不做付費,就只能通過SEO來獲取流量,流量雖不及付費,但SEO還是可以去嘗試的。企業通過SEO免費來咨詢的還算可以,比如:做大屏拼接的、做城市家具的、做標識工程免費流量都很不錯)。做過SEO的企業都明白,需要專人來打理,比較多企業請了專人但結果都不理想。建議找一家負責任的公司來做比較靠譜。
首先做好企業自媒體矩陣
第一矩陣:微信、微信公眾號(做用戶承接);
第二矩陣:抖音/快手或視頻號(做視頻營銷);
第三矩陣:百家號、頭條號、搜狐號、小紅書(內容營銷);
第四矩陣:新浪、知乎(事件營銷、問答營銷)。
其次做自媒體一是要清晰企業目標:清楚做自媒體是做用戶積累,清楚做自媒體需要銷售產品,清楚做自媒體要為企業做品牌傳播。
二是強調品牌人格化;比如:多數企業做公眾號僅僅是因為盲目地跟隨潮流,卻從未想過自己企業的特性應該是去運營一個公眾號,大部分最終都淪為了“廣告”平臺、成為雞肋。
一家賣牛肉的企業做抖音,不是去拍生產牛肉的過程和牛肉好壞,而應該拍如何用牛肉做一份美味佳肴。
一家做印刷包裝的企業不是去拍工廠和售后,而應該拍工人踩在紙上教你如何練成輕功草上飛。所以說品牌人格化需要從企業的角色定位、特性設定以及場景搭建和內容搭建來考慮,長期穩定輸出優質內容,通過實現自媒體品牌的人格化,最終反哺企業形象,助力企業增長。
最后一點就是別死耗一個平臺;除了百度,還有頭條、抖音、知乎、小紅書等等自媒體平臺,企業完全可以多項選擇,根據自己的客戶群和產品定位來考慮適合投放的平臺。
畢竟自己的流量何必要留給別人白嫖呢,那就自己干吧。你想在我這里做生意就到百家號、愛采購這里付費租個門店。如果效果不好,還可以花錢跟我采買些流量,總之運營推廣一條龍服務通通都能搞定。
所以,那些只靠幾個核心關鍵詞拿流量的企業站就會很痛苦。平臺就是緊盯著你這些商業價值高的詞做二次變現,這類企業站的抗風險能力非常弱。
我這里給大家提供1個應對思路“橫向做寬,縱向做深”,看起來似乎有點廢話,但很多企業并不知道。所謂的流量風口,只不過是因為規則的不完善、不成熟才給了平庸的作品更多的流量機會。同樣的方法別人能做起來,你卻不行,就不一定是你的能力問題。雖然別人的成功是不可復制的,但思路是可復制的。
橫向做寬就是去拓展新的流量渠道。把這套拿流量的方法直接遷移到其它的平臺上。比如抖音、知乎 、微信等 。
百度的核心流量階層基本已經固化,新的站點很難會有太多的流動機會,這個時候就需要去豐富流量的來源類型,避免把雞蛋都裝在一個籃子里。比如下面這個站點,谷歌和必應的流量占比都在不斷的上漲中,這也是平臺向內容生產者釋放出的友好信號,是值得去重點拓展維護的。
前幾個月也做了幾個站,目前的效果還算穩定。這幾個站主要的流量來源是很多精英人士不悄一顧的長尾關鍵詞。這些詞有用嗎?必須的。先切換回用戶的身份回憶下,你在搜索引擎找東西的時候會怎么搜索?你覺得“噴涂機器人”“噴涂機器人哪家好”哪個詞更能直達用戶的需求?
很顯然是后者,而且用戶搜索這個關鍵詞的商業動機非常明確。這種詞一方面可以降低競爭成本,另一方面還能有效覆蓋精準用戶。也就是說,只要去批量鋪設長尾關鍵詞進行優化,就可以實現低成本精準引流獲客的效果。
但這塊對于數量上會有很大的要求,比如你鋪1000個詞出去,有100個詞實現排名占位就可以看到效果了,畢竟長尾關鍵詞本身就不是高頻需求,加上能否獲得有利的占位也帶有一定的概率性,這就是我說的縱向做深。所以說,玩流量除了走心,也得走量。